close

#6008         中國製造業的未來

長期以來,中國製造業優勢建立在廉價的勞動力、土地、稅收等條件之上,在環境紅利和人口紅利漸漸消失的今天,製造業轉型,必須擺脫傳統的成本依賴,也就是你的定價,與你的成本,不能有強關聯。

 

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,但是今天,整個製造業卻非常恐慌,因為中國製造長期依賴是建立在四大成本優勢基礎上的:人很便宜,土地很便宜,稅收減免,對環境保護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。
 

但今天,這四大優勢在東南沿海,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都已經不復存在了。
 

傳統大企業處於斷崖式危機

海爾自我顛覆 做小微公司矩陣

李寧全球化折戟 陷入巨虧困境


 

今天,有很多著名的大企業陷入困局,過去非常成功的飲料食品、家電行業,今天全部陷入到了這樣的困境中。
 

比如海爾CEO張瑞敏,中國企業家裡面最具有管理思想的人,對危機充滿著警覺。


如果你去他的辦公室,會看到後面牆上一個很大的字幅,上面寫著“戰戰兢兢,如履薄冰”,那是一個天天坐在危機裡面的管理者。
 

張瑞敏是全世界到今天為止,生產線上最激進的革命者。他把海爾所有的生產線打散掉,做了N多的小微公司,做矩陣管理,這樣的模式工業革命以後幾乎沒有見到成功的案例。
 

他說什麼,自殺重生,他殺淘汰。我自己把自己幹掉我才能重生。所以你就可以瞭解海爾現在面臨的危機有多麼大。

 

2013年年底,海爾要做筆記型電腦,去找京東。
 

京東說你做什麼品牌,海爾說當然是做海爾牌。京東說會議就可以結束了,肯定賣不掉。海爾就瘋掉了,我們可是有600多億品牌價值的企業啊。

 

京東說,海爾這個品牌在年輕人中,已經老化了,它跟白電形成強關聯,不但不能加分,還要減分。


所以後來海爾做了另外一個品牌的筆記本叫雷神,現在京東銷量還不錯,排名第六。
李甯,中國建國後最偉大的運動員,也是中國最早用個人品牌來為產品背書、最早做人格化行銷的一個企業。

 

2010年是李甯創業20周年,當時的李寧如日中天,我去北京採訪當時李甯公司老總張志勇,他說在中國區域,李寧已經跟愛迪達和耐克擁有同樣的品牌認可度,一雙鞋他們賣多少我們也賣多少。
 

他說中國區域我已經打完了,現在我要打國際市場,然後請了NBA球星代言,冠名全世界最好的籃球隊。
 

2012年,李寧虧損20個億,2014年上半年虧了5個億,放棄贊助中國體操隊。中國體操隊是李寧的娘家啊,從1990年開始贊助了。
 

李寧輸在了哪裡?


當李甯在中國區市場和愛迪達、耐克一樣走到第一陣營的時候,當它從一個追趕者變成一個領先者的時候,它的研發能力就失去了。
 

作為領先者,你要對技術負責,對趨勢負責,對這個產業負責。長期以來我們其實沒有這樣的能力,我們既沒有能力對技術負責,也沒有能力對產業負責。
 

所以,在製造業領域裡面,由舊製造向新製造的轉型過程中,中小企業的機會,遠遠的大於大型企業。
 

大企業很難調頭,積重難返,盈利模式完全剛性化

 

大企業積重難返 轉型困難

中小企業成為創新轉型的主力

小製造”一定是未來方向
 

現在,真正能讓我們眼睛一亮的企業,幾乎都是中小企業。因為大企業很難調頭,積重難返,盈利模式完全剛性化。而中小企業,願意創新,願意變革。


 “尚品宅配”定制傢俱
 

廣東順德一家企業叫尚品宅配,做定制家居。在傳統製造業哀鴻一片的時候,他們保持了30%的增長。


他們怎麼賣傢俱呢?定制。消費者過來了,首先問你一堆資料,你們家多大?買家居預算多少?想買日式還是北歐的?喜歡什麼顏色?幫你做參考的同時,讓你參與整個傢俱的訂購過程,最後形成傢俱訂單,顧客付完訂金開始生產。
 

當工廠開始生產的時候,這單生意已經完成了,消費者參與整個生產的過程。它將製造由B2C變成了一個C2B的過程,出現了產銷一體化的過程,消費者參與了整個生產設計的過程。

 

所以,中國是沒有什麼傳統行業的,也沒有夕陽行業。中國人很捨得花錢,製造業的一個方向一定是定制化。

 

重塑消費者關係的 “魚缸公司”
 

這是河北一個做魚缸的公司。魚缸是很小的行業,你買一隻以後,不會賣第二隻,除非搬家。
 

這個魚缸公司的老總說,我是中國第三大魚缸行業,但是我每年的利潤是前面九個之和。他是怎麼做的呢?
 

他做了一個公眾號,你買了我的魚缸之後,我定期推送一些養魚的知識給你,比如最近進了一批澳大利亞的熱帶魚你要不要,美國的魚飼料你要不要,再過一段時間,吳先生你們家魚缸兩年了,你需不需要幫你清洗。
 

他把每一個服務都做得很好,每個服務都變成了一個增值。
 

打造父母安心的“GPS定位鞋子”
 

最後一個是泉州的一個運動鞋企業,十月份我們去做調研的時候,他們也同樣陷入到很大的困難。


然後有一部電影叫《親愛的》,這個老闆去看了電影以後回來跟其他高管說,你們也去看一下這個電影,看完以後告訴我這個電影和鞋子有什麼關係。
然後公司研發了全世界第一雙互聯網鞋子,鞋底裡面有一個晶片,這個晶片可以跟手機綁定,你帶孩子去公園的時候,孩子離你十米、八米以後的話,手機就會震動,孩子丟了以後,全球定位系統GPS
都可以定位,找到這雙鞋子。
其實無論做鞋子也好,做魚缸也好,他們都是非常傳統的製造行業,他們的某一些能力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喪失掉了,他們的商業模式走不通了,他們的同行他們的朋友們,都集體陷入到困境。
但是這些企業走出來了,走出來的原因就跟三個關鍵字有關:
第一,專業公司。越專業越好,越細分越好。
第二,資訊化手段,用資訊化的手段再造你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。
 

第三,小製造,而非大規模製造。
 

當資訊化完成以後,第一你會降低成本,第二,會重構消費者關係,這兩件事做完以後,你有可能實現一個嘗試,就是由大規模製造變成小製造。
 

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,中國製造未來是小製造模式,如果你能夠選擇小製造,你就會興起。

 

內置GPS定位的互聯網鞋子。孩子走丟之後,可以通過定位系統得到具體的位置資訊。

 

製造業轉型必須擺脫成本依賴

資訊化手段重建消費者關係

提供基於核心技術的定制化服務

 

所有在中國區做製造業的老闆,今天聽完這堂課以後,都可以想一想這四個問題:
第一,產品定價有沒有擺脫成本依賴?
我的鞋子,我的冰箱,我的空調,賣給消費者的產品,跟我的成本有沒有關係?如果有強關聯的話,你的成本會不斷地被推高,你就會被高企的成本拖著走。

 

第二,你跟你的消費者的關係有沒有實現重建?

 

不再是冰冷的交易關係,不再是通過硬廣投放才能夠到達的關係,不再是通過金字塔的消費模型才能夠獲取營收的關係。
 

第三,有沒有從規模化的生產變成定制化的生產。
第四,技術。我認為製造業最最核心的能力,就是最重要1%的核心技術。


我非常相信技術,其實別的東西是假的,你只要掌握那個核心技術,這個是道,剩下都是術的問題。 弁當工場 加盟總部成立

演講人|吳曉波(財經作家,《大敗局》《激蕩三十年》作者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建宏領導者修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