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遇到一位知名企業的老闆,他問我:「你在幫人家哪塊業務?」我說是「經營策略」,他又問:「怎麼說?」我說:「就是談一家企業的未來應該怎麼走?」他聽完後,繼續追問:「你怎麼知道別人的企業要怎麼走?你會比老闆清楚他自己的公司嗎?」對!我不會比他清楚他自己的優點,但我可以看到他的缺點,因為「旁觀者清」。

【沒有人能看到自己的後面】

  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,可是很多老闆不懂,像是我,自己也有許多盲點,那是需要別人來提點的;而我也遇過一種狀況,就是有人「雞婆」給我出餿主意,讓我很哭笑不得,就是因為有這種人想要當「顧問」,也沒自忖有沒有那個資格,這也讓「顧問」這個名堂被糟蹋了,難怪,很多老闆聽到「顧問」就搖頭,哈哈哈!現在我真的也很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顧問了。

   為何老闆需要參謀?因為需要「旁觀者清」的箴言,但是你找的是誰,會關係到老闆自己的未來,有些老闆把參謀當成「小李子」呼來喚去的,這種參謀怎能有「箴言」?他一定只會說「是是是」。

   老實說,早期我當顧問也曾經是「為了三斗米而折腰」,所以我理解小李子的心情,現在的我「無欲則剛」,如果老闆亂搞,我也會敲他的頭。

 

【老闆你要關注的六件大事】

   任何企業在一開始創業時,最先考慮的是「回本」,所以在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中,一定是「唯利是圖」,這種時候的老闆「很市儈」,那無可厚非,我們可以理解,也應該理解。

   企業在賺了錢之後,甚至已經回本之後,老闆應該可以轉變「經營策略」,把賺來的錢去運用在以下六種大事:

  1. 健全企業體質的努力,例如「加強經營團隊陣容」,這部分得多花一些薪水,不要吝嗇在專業經理人方面的薪酬,尤其也需要有策略顧問的意見參予,這樣才是可以確保平安的「投資」。
  2. 要積極不斷的培養優秀員工,這就是教育訓練計劃的長期舉辦,有很多老闆居然說「員工能用就用,不能用就自己走」,你把員工當奴才「用完即丟」啊?這很不厚道耶?
  3. 應該要注重「品牌行銷」,很多商品有壽命週期,也有景氣趨勢問題,如果企業只靠商品存活,那等於是「看天吃飯」,如果企業有頂尖的好品牌,賣啥都行,隨時可以轉換產品線。
  4. 賺了錢就要提撥部分盈餘去「行善」,回饋社會,這部份是必要的一種「投資」,其實也是建立一種良好的企業形象,間接的會對企業營運有所助益。
  5. 注重企業產品研發,是企業能永存的基本功課,這部份是一種長期投資,短期上是沒有辦法計算回報的,所以很多老闆不願意花,這就是短視。
  6. 企業要掌握自己的前進方向感,就要不斷的掌握市場狀態,這是老闆自己要承擔的任務,責無旁貸的主要工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建宏領導者修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