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1012267_10203194049515690_2939597630342539410_n  

    你有沒有感覺到,人與人的相處確實是有點難度,我們對人家好,往往不知道對方是否感受到我們的付出,這就很納悶了,因為不知道,下一步就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好下去?

告訴對方,對方才會知道 

    日本精神科醫師水島廣子 Mizushima Hiroko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總是被別人傷害的人,有哪些特徵?」我在想自己應該也是這種人,老是被辜負了一番好意,有時候會懊惱很不值得,可是我還是不怕被辜負的去幫助別人,因為看見別人快樂的神情,又感覺到好欣慰

 

   有些人不習慣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真正心情,因為若是曝露了真正的自己,不曉得會遇上多麼可怕的下場。因此,為了避免自己受傷,這種人不會有話直說,會採取兜圈子的說話方式,或者以沉默方式來表示答案。

    這種人始終太自我,無法站在對方立場來思考難以區別「自己的領域」和「他人的領域」這兩個不同的立場。為了保護自己,這種人一路走來總是用觀察對方的臉色」來當作溝通,所以不懂得「告訴對方,對方才會知道」這個道理。

 

【意見不同本屬自然】  

    當然每個人有各自的隱情,有自己才會知道的「私領域」,可是,如果不把「私領域」告訴對方,那就休怪別人誤解你,就只能任由「自己的私領域」遭到他人不小心的傷害。

  
從各種被言語虐待或被網路霸凌事件中發現,總是被別人傷害的人身上,我們能看見許多共通的特徵。這種人與他人相處時,具有先區別「是敵人或是自己人」的傾向。一旦對方被分類為「自己人」,長期受虐者便會一直確認對方的言行是否「站在自己這一邊」,只要發生稍微令這種人懷疑的事,這種人的情緒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,或者動怒。

    說句更直白的,容易受傷害的人往往都是因為自己無法接受不同的意見而造成的「自作自受」,可能是這種人從小在「不可以擁有不同意見」的環境中長大,所以很難理解不同意見,更難快樂生存在目前這個意見紛歧的時代中。

 

對人家好,有誰稀罕你】


   
一個人若無法清楚地區別「自己的領域」和「他人的領域」,就無法接受「他人是他人、自己是自己」這種看法,導致先前提到的「一旦他人和自己意見不同,就覺得自己遭到否定」。其實,這很平常,對方只是在「對方的領域」中擁有自己的意見,和你毫無關係,你在不高興什麼?你的意見不同,別人才不生氣呢。
   
傷害他人而不自知的人往往是一種可被稱為「母親病」、「大姐頭病」的現象,
經常具有「我最了解對方」這種自我感覺良好,這是源自於無法區別「自己的領域」和「他人的領域」這種特徵。
   
尤其這是「女性」常見的現象,喜歡被誇獎為「機靈」或是「善解人意」。因此「這款查某人」就常採取「我最了解你」這種態度,也常闖入對方的領域,大肆批評、給予建議,你有沒有這種大姊頭。
    為何難以區別自己和他人的領域
不僅傷害別人,其實最傷害的是自己,也就是常有被辜負感的懊惱,糟糕,我是不是也犯了自以為是大哥大的毛病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建宏領導者修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